卷第十八(甜心一包養網別錄之八)

requestId:6875394f568d05.54676061.

  別錄中迷惑再詳錄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迷惑錄者。自梵經東闡年將七百。教有興廢時復遷移。先后翻傳卷將萬計。

  部帙既廣尋閱難周。定錄之人隨聞便上。而不細尋主旨理或疑焉。今恐真偽交參長短相涉。故為別錄以示將來。庶明達高人重為詳定。

  毗羅三昧經二卷。

  決科罪福經一卷。

  慧定廣泛國土神通菩薩經一卷(余親見其本全非圣言)

  救護身命濟人病苦厄經一卷(與救疾經文勢類點事。」似一真一為將為未可)

  最妙勝定經一卷(與最妙初教經文勢類似一真一偽亦將未可)  觀世音三昧經一卷。

  清凈法行經一卷(記說孔老顏回事)

  五百梵志經一卷(亦名五百婆羅門問有無經經云人身從五谷生)

  右毗羅三昧經下八部九卷。古舊錄中皆編偽妄。年夜周改定附進正經。尋閱宗徒理多乖舛。論量義句頗涉凡情。且附疑科難從正錄。或云。貶量圣教罪有所歸。佛有誠言此非責難。經云。于我所說若生疑者尚不應受況如是等。準斯事理須簡長短。仍包養站長俟諸賢共詳真偽(上之八經舊錄編偽今此偽錄之次亦存而不削舊錄偽經周錄刊為正者更有數部余未見本故此不論)  法社經二卷補妝。然後,她低頭看了一眼觀眾席,就看到好幾個攝(內題云業報輪轉償債引導地獄慈悲莊嚴法社經)

  右一經年夜周錄云西晉三躲竺法護譯。  謹按長房等錄。竺法護所譯有法社經一卷。腳下注云。世注偽疑此應多是舊偽錄中小法社經。前經初題復云。皇鹵三躲翻胡經出。然尋此辭意狀涉情面。題注參差難為揩準且編疑錄待更詳之。

  凈度三昧經三卷(簫子良抄撰中有凈度三昧經三卷疑此經是)

  益意經二卷(僧法尼誦中無益意經二卷疑此經是)

  右二部五卷年夜周錄中編之進躲。尋閱詞句亦涉情面。事須重詳且編疑錄。

  優婁頻經一卷(僧法尼誦中著名疑此經是)

  右一經。長房內典二錄直云。梁天監十五年木道賢獻上。更不辯勉強。既無其本真偽難定。且附疑錄。

  凈土盂蘭盆經一卷(五紙)

  右一經。新舊之錄皆不曾載。時俗傳行將為正典。細尋詞句亦涉情面。事須審詳且附疑錄。

  三廚經一卷。

  右一經。新舊諸錄并不曾載。然尋文理亦涉人謀。依而行之獲驗非一。復須詳審且附疑科。

  別錄中偽妄亂真錄第七(三百九十二部一千五十五卷)

  偽經者邪見所造以亂真經者也。自豪師韜影向二千年。魔教競興處死衰損。

  自有頑愚之輩惡見迷心。偽造諸經誑惑流俗。邪言亂正可不哀哉。今恐真偽相參長短一概。譬夫昆山寶玉與瓦石而同流。贍部真金共鉛鐵而齊價。今為件別真偽可分。庶涇渭殊流無貽后患。

  佛名經十六卷(本經雖真以有偽雜編之于此或十二卷)

  右包養價格ptt一經時俗號為馬頭羅剎佛名。似是近代所集。乃取留支所譯十二卷者錯綜而成。于中取諸經項目。取后辟支佛名及菩薩名諸經阿羅漢名。以為三寶次序遞次。  總有三十二件。禮三寶后皆有懺悔。懺悔之下仍引馬頭羅剎偽經置之于后。乃以凡俗鄙語雜于圣言。經言。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此正當也。尋其所集之者滿是庸愚只如第四卷中云南無法顯傳經。在法寶中列此傳。乃是東晉平陽沙門法顯。往游天竺自記行跡。元非是經置法寶中誤謬之甚。又如第九卷云南無富樓那南無彌多羅尼子。此是一人之名分為二唱。次云南無阿難羅□羅。此乃二人之名合之為一。如此謬妄其數寔繁不克不及廣陳。略指如右。群愚仿習邪黨共傳。若不指明恐穢真教。故述之也。

  要行舍身經一卷(三紙余后有舍身愿文共有五紙)  右一經。不知何人所造。邪黨風行。經初題云。三躲法師玄奘譯。按法師所譯無有此經。偽謬之情。昭然可見。且述四件用曉愚心。

  一偽經初云。王舍城靈鷲山者。靈鷲山名古譯經有。奘法師譯皆曰鷲峰。今言靈鷲一偽彰也。

  一偽經初又云。靈鷲山尸陀林側者。按諸傳記。其鷲峰山在摩伽陀國山城之內宮城東北十四五里。豈有國都之內。而安棄尸之處。事既否則二偽彰也。

  一偽經中又云。佛說過往燃燈佛時初愿舍身者。燃燈如來是釋迦牟尼佛第二無數劫滿授記之師。豈有得記當成方能逝世舍。事與理乖三偽彰也。  一偽經中又云。如有人殺害無情遍索訶界。四重五逆謗方等經。及盜常住現前僧物。如是等罪合墮地獄。若能舍身罪必消滅者。謗經造逆合墮阿鼻。逝世舍得除便無重報(如外道妄計殑伽河浴罪垢打消輕命自沈生天受福也言逝世舍除罪與彼妄計何殊)愚夫造惡用此除愆。智者審思勿被欺誑。永淪惡趣無解脫期。事與理乖四偽彰也(訛殊極多不克不及備記)

  瑜伽法鏡經二卷(或一卷兼有偽序)

  右一經。即舊偽錄中像法決疑經前文增添二品共成一經。初云佛臨涅槃為阿難說法住滅品。此品乃取奘法師所譯佛臨涅槃記法住經。改換增減罪之于首。次是地躲菩薩贊嘆法身觀行品。后是常施菩薩所問品。此品便是舊經。據其文勢次序遞次不相聯貫。景龍元年三階僧師利偽造。序中妄云。三躲菩提流志三躲寶思想等于崇福寺同譯。師利云有梵夾流志曾不見聞。以舊編進偽中。再造看蠲疑錄。偽上加偽訛舛尤多。目閱可知不勞廣敘(撰錄者曰余曾以此事親問流志三躲三躲□云吾邊元無梵夾不曾翻譯此經三躲門生般若丘多識量明敏具委其事恐時代綿遠謬濫真詮故此指明以誡于后其僧師利因少斗訟圣躬親慮特令還俗豈非上天不佑降罰斯人又臨終之時腹年夜如甕惡徵遄及可不懼歟)

  彌勒下生遣觀世音年夜勢至勸化眾生舍惡作善壽樂經一卷(亦直云壽樂經十紙)

  光愍菩薩問如來降生當用何時普告經一卷(八紙)  隨身本官彌勒成佛經一卷(賢樹菩薩問佛品)

  金剛密要論經一卷(亦名方明王緣起經或無論字兼說彌勒下鬧事十四紙)

  右上四經并是妖徒偽造。此中說彌勒如來即欲下生等事(包養謹按正經從釋迦滅后人間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贍部洲人壽增八萬彌勒如來方始降生豈可壽年減百而有彌勒下生耶)以斯妖妄誘惑凡愚。淺識之流多從信受。因斯墜沒。可謂傷哉。故此甄明特希詳鑒耳。  佛升忉利天后阿難為諸四部眾說禮佛持齋儀式經一卷(亦云佛升忉利天持齋儀式經)

  彌勒摩尼佛說開悟佛性經一卷(經后題云人身因緣開悟佛性經或直云開悟佛性經九紙)

  凈行優婆塞戒經一卷(或云凈行優婆塞戒經感應品第十三改遺教經作六紙)  甲申年洪災年夜冰經一卷(與彼佛缽記中甲申年水事分歧二紙)

  蝦蟆經青呱品一卷(半紙許)

  自省經一卷(二紙)

  怙恃恩重經一卷(經引丁蘭董黯郭巨等故知天然三紙)

  如來正教機密躲經一卷(十紙)  毗尼躲經一卷(八紙)

  頂蓋經一卷(內題云佛說深妙法義論說深義存亡道七紙)

  禪門經一卷(五紙)

  妒忌新婦經一卷(亦云妒婦經)

  右一經近代天然。忘其人名。緣妻妒忌偽造此經以誑之。于中說妒忌之人受報極重。

  央崛摩羅經二卷(亦直云央崛經與真經名同中有央崛摩羅經二卷疑此經是簫子良抄撰)

  重樓戒經一卷。

  清凈居士子度人經一卷(亦云清凈士經)

  摩登耆經一卷譬喻經一卷(宋慧蘭譯中有譬喻經一卷時聞無本與此名同真偽相濫故兩存之)

  目連問經一卷(與真經名同語意全異)

  小法滅盡經一卷(與真經中法滅盡經辭意全異)

  鳴鐘經一卷持戒法經一卷金錍決口經一卷地獄經一卷(漢代掉譯有地獄經一卷疑即此是且兩存之)

  優缽只王經一卷阿難請福報論一卷。

  阿難請問毗尼論一卷(或即阿難請問戒律論是)  沙門論一卷。

  獨乞辟支迦論一卷。

  毗尼請問論一卷。

  地獄傳一卷。

  央崛經下。一十八部一十九卷。并義理乖背偽妄昭然。章疏共引靡知虛偽。

  故載斯錄傳示后賢。儻悟非真希同革弊。又偽經之類其數寔繁。更待尋求續編此例。從佛名經下。三十七部五十四卷。承前諸錄皆不曾載。今開元新錄彙集編上。  定行三昧經一卷(一名摩訶目揵連所問經或云佛遣定行經)

  真諦比丘慧明經一卷(或云慧明比丘經或云清凈真諦經)

  尼咤國王經一卷(或云尼咤黃羅國王經或云黃羅王經)

  胸有萬字經一卷(或云胸現萬字經)

  薩和菩薩經一卷(舊錄云國王薩和菩薩經或云薩和薩經法經錄云一名國一切度經)

  善信女經一卷(或云善信經)  護身主妙經一卷(一名度世護世經有云十二妙者誤)

  度護經一卷(或云度護法經法經錄云度法護經)

  毗羅三昧經二卷。

  善王天子經二卷(或云善王天子好事尊經或為一卷)

  惟務三昧經一卷(或作惟無三昧)

  阿羅呵公經一卷(或云相國阿羅訶公經)

  慧定廣泛神通菩薩經一卷(舊錄云慧定廣泛國土神通菩薩經)

  陰馬躲經一卷(或云陰馬躲光亮經法經錄云一名身土王所問治國經)

  年包養夜阿育王經一卷(云佛在波柰者)

  四事解脫經一卷(或云四事解脫度人經)

  年夜阿那律經一卷(非是八念者)

  貧女人經一卷(名難陀者舊錄云貧女難陀經謹按賢愚經第十一卷有貧女難陀緣起若與彼同即非是偽)  鑄金像經一卷四身經一卷普慧三昧經一卷阿秋那經一卷(舊錄云阿秋那三昧經)  兩部獨證經一卷法本齋經一卷(云西涼州來)

  覓歷所傳年夜比丘尼戒一卷(周錄云異比丘尼包養網戒本尸梨她希望伴侶能溫柔體貼、有耐心又細心,但陳居白好蜜門生覓歷所傳)

  右定行三昧經下。二十五部二十八卷。苻秦沙門彌天釋道安錄中偽疑經(安公偽錄本有二十六經今以寶如來三昧經翻譯有源以曾兩譯編之正錄故此除之)安公云。外國僧法學皆跪而口受。同師所受若十二十轉以授后學。如有一字異者。

  共相推劾得包養甜心網便擯之。僧法無縱也。經至晉土其年未遠。而歖事者以沙糅金。斌斌如也而無括正。何故別真偽乎。農者禾草俱存。后稷為之嘆息。金匱玉石同緘。

  卞和為之懷恥。安敢豫學次。見涇渭淆雜龍蛇并進。豈不恥之。今列意謂非佛經者如右。以示將來學士。共知鄙倍焉。

  比丘應供法行經一卷(亦云如來初度五比丘即說應供行經)

  僧佑錄云。此經前題云羅什出。佑按經卷舊無譯名。兼羅什所出又無此經。

  故進疑錄。  居士請僧福田經一卷(佑云此經前題云曇無讖出按讖所出無此經故進疑錄)

  灌頂度星招魂斷絕復連經一卷(法經錄云此經更有一小包養網本盡是人作)

  無為道經二卷(長房等錄云無讖譯復云世注為疑隋法經錄及仁壽錄并云年夜乘妙經)

  右一經余親見其本。似是漢魏之代此方撰集。非梵本翻。周錄之中編之進正。今以名濫真經。依佑編之偽錄。

  決科罪福經一卷(法經錄云一名慧法經仁壽錄云二卷)

  情離有罪經一卷(題云情離有罪經品下)

  燒噴鼻咒愿經一卷(一云咒愿經)

  安墓咒經一卷(法經錄云安墓神咒經長房錄云簫齊道備撰)  觀月光菩薩記一卷(或有經字)

  佛缽記一卷(或云佛缽記甲申年洪流及月光菩薩事)

  彌勒下教經一卷(或在缽記后)

  九十六種道經一卷(法經錄云九十五種包養網車馬費道經仁壽錄云二卷具題云除往九十五種正道雜類神咒經)

  右一十二部經記。僧佑錄云。或義理乖背。或文偈淺鄙。故進疑錄。庶耘蕪穬以顯法寶(佑錄又有灌頂藥師經一卷云宋代慧^8□依經抄撰今以此經本出灌頂新舊已經四譯所以偽錄除之)  提謂波利經二卷(宋武時北國比丘曇靖撰舊別有提謂經一卷與此真偽全異)

  寶車經一卷(或云妙好寶車經北國淮州沙門曇辯撰青州比丘道侍改治)

  右比丘應供經下。一十四部一十六卷。梁僧佑錄中偽經。佑錄略云。佑挍閱群經廣集同異。約以經律頗見所疑。夫真經體趣融然深遠。假托之文辭意淺雜。

  玉石貴人無所逃形也今區別所疑注之于錄。并晚世妄撰亦標干末。并依倚雜經而自制名題。進不聞遠適西域。退不見承譯西賓。我聞興于戶牖印可出于胸懷。誑誤后學良足冷心。既躬所見聞寧敢默已。嗚呼來葉慎而察焉(佑錄又有菩提福躲法化三昧經一卷眾經要覽法偈二十一首一卷并云沙門道歡所撰準長房等錄道歡更有傷經故從于后一處編上)

  九偽經一卷(房云見別錄)

  菩提福躲法化三昧經一卷(房云武帝世出見三躲記及寶唱錄)

  七甜心花園佛各說偈經一卷(房云見吳錄)  深自知身偈經一卷(房云見吳錄佑云掉譯)

  眾經要攬法偈二十一首一卷(梁天監三年撰見三躲記及長房錄)

  右五部五卷。長房錄云。簫齊沙門釋道備撰。備后更名道歡。雖見眾錄。然并注進疑經。今依舊編(長房錄中道備更有安墓咒經一卷佑錄雖不題造人以顯偽錄此不重載)

  凈土經七卷簫齊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歲。  寶頂經一卷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歲。

  正頂經一卷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歲。

  法華經一卷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歲。  勝鬘經一卷永元元年出時年九歲。

  藥草經一卷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歲。

  太子經一卷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歲。

  伽耶波經一卷永元二年出時年十歲。

  波羅□經一卷中興元年出時年十二。  優婁頻經一卷中興元年出時包養年十二。  益意經二卷梁天監元年出時年十三(智遠承旨)

  般若得經二卷天監元年出時年十三(智遠承旨)  華嚴瓔珞經一卷天監元年出時年十三(智遠承旨)  出乘師子吼經一卷天監三年出時年十五。

  輸陀衛經一卷天監四年臺內華光殿出時年十六。

  阿那含經二卷天監四年出時年十六。  妙音師子吼經三卷天監四年出時年十六。

  優曇經一卷妙莊嚴經四卷。

  維摩經一卷序七世經一卷右二十一種經凡三十五卷如前所列并得三十四卷梁僧佑錄云。齊末太學博士江泌處女尼子所出。初尼子年在齠□。有時閉目靜坐誦出此經。或說上天。或稱神授。發言通利若有宿習。令人寫出俄而還止。經歷旬朔續復如包養網前。京都道俗咸傳其異。今上敕見面問所以。其依事奉答不異凡人。然篤信處死少修梵行。怙恃欲嫁之誓而弗許。后遂落發名僧法。住青園寺。佑既搜集正典撿括異聞。事接線人就求省視。其家秘隱不以見示。唯得妙音師子吼經三卷。以備疑經之錄。此尼天監年三月亡。有功德者得其文疏。前后所出定二十余卷厥舅孫質以為真經。行疏勸化收合傳寫既染毫牘必存于世。昔漢建安末濟陰丁氏之妻。忽如中疾便能胡語。又求紙筆自為胡書。復有西域胡人見其此書云是經□推尋往古不無此事。但義非金口。又無師譯取舍兼懷。附之疑例(長房以為熏習有由置之正目仁壽錄及內典等錄以非梵本翻傳編于偽錄今依仁壽等定亦編偽中)

  高王觀世音經一卷(亦云小觀世音經半紙余)

  右一經。昔元魏天閏年中。定州募士孫敬德。在防造觀世音像。年滿將還在家禮事。后為賊所引。不勝考楚遂妄承罪明日將刑。其夜禮懺流淚。忽如夢睡見一沙門教誦救生觀世音經。經有諸佛名令誦千遍得免苦難。敬德驚覺如夢所緣了無參錯。遂誦一百遍。有司執縛向市。且行且誦臨刑滿千。刀下斫之折為三段皮肉不傷。易刀又斫。凡經三換刀折如初。監司問之。具陳本末。以狀聞承相高歡。乃為表請免逝世。是以廣行于世。所謂高王觀世音經也。敬德還設齋迎像。乃見項上有三刀痕。見齊書及辯正論內典錄等(撰錄者曰此經周錄之內編之進躲今則否則此雖冥授不因傳譯與前僧法所誦何殊何得彼進偽中此編正錄例既這般故附其中)

  薩婆若陀眷屬莊嚴經一卷(二十余紙)

  右一經。僧佑錄云。梁天監九年郢州投陀道人妙光。戒歲七臘矯以勝相。諸尼嫗人僉稱圣道。彼州僧正議欲驅擯。遂潛下都住普弘寺做作此經。又寫在屏風紅紗映覆噴鼻花供養。云集四部嚫供煙塞。事源顯發敕付建康。辯核□狀云。抄略諸經多有私衷。妄造借書人路琰屬辭潤色。獄牒妙配光巧詐事應斬刑。路琰同謀十歲謫戍即以其年四月二十一日。敕僧正慧超令喚京師能講年夜法師宿德。如僧佑曇準等二十人共至建康前辯妙光事。超即奉旨與曇準僧佑法寵慧令慧集智躲僧旻法云等二十人于縣辯問。妙光服罪事事如牒。眾僧詳議依律擯治。天恩免逝世。恐于偏地復為惑亂。長系東治。即整理此經得二十余本及屏風于縣燒除。然猶有零碎恐亂后生。故復略說(薩婆若陀長者是妙光父名妙光弟名金剛德體門生名師子撰錄者曰余錄之中略述由委今具明者欲使委悉本源配合鑒勖。

  阿那含經二卷(余親見一本一卷成部亦是天然)

  右按長房等代錄及掉譯錄俱有此經。僧法尼誦中復有阿那含經二卷。既并無本詮定真偽難分。且各存長期包養其目。

  像法決疑經一卷清凈法行經包養網心得一卷龍種尊國變化經一卷(與安公偽錄中四事解脫經年夜同)

  觀世音十年夜愿經一卷(仁壽錄云一名年夜悲觀世音經具題云年夜悲觀世音弘猛慧海十年夜愿品第七百)  觀世音三昧經一卷年夜乘蓮華馬頭羅剎經一卷(亦云寶達菩薩問報應沙門經)

  空凈三昧經一卷(一名空靜天感應三昧經謹按代錄已經兩譯恐濫竊真名故兩存其目)  初波羅耀經二卷。

  年夜法尊王經三十一卷。  十方佛決懷疑經一卷八方根原八十六佛名經一卷(亦云最基礎)

  普賢菩薩說此證明經一卷彌勒成佛本起經一十七卷(仁壽錄云七十卷)  彌勒下生觀世音施珠寶經一卷彌勒成佛伏魔經一卷(一云救度眾生經)

  妙法蓮華懷抱六合經一卷(亦云妙法蓮華經懷抱六合品第二十九)

  觀世音詠托生經一卷滅七部莊嚴成佛經一卷空寂菩薩所問經一卷(一名法滅盡經亦云法沒盡經法經錄云此經偽妄炳然固非竺護所譯)

  右空寂所問經。謹按群錄已經兩譯。恐濫竊真名。故兩存其目。又有法滅盡經一卷。

  即此異名不復重載(其法滅盡經鉅細二乘偽錄皆載者誤也)

  照明菩薩經一卷(一加頭陀字)

  照明菩薩便利譬喻治病經一卷首羅比丘見月光孺子經一卷阿難現變經一卷般若玄記經一卷幽邃玄記經一卷玄記經二卷(周錄云一卷)  年夜契經四卷(周錄云一名彌勒下生結年夜善契經或三卷)

  發菩提心經一卷(今有兩卷者是其真經此雖名同卷幾多異)

  菩薩求五眼經一卷(聶道真所譯有此經名其中復載應偽竊真名所以真偽俱有)

  般泥洹后諸比丘經一卷(按僧佑錄即小般泥洹異名)

  小般泥洹經一卷(一名年夜法滅盡經)

  右按安世高譯處有小般泥洹經。此既名同。復無本可定。且包養條件二處俱載。  五濁惡世經一卷(又有年夜五濁經應即此是)

  妙法蓮華六合變異經一卷。

  華嚴十惡經一卷觀世樓炭經一卷小樓炭經一卷須彌四域經一卷正化內外經一卷(一名老子化胡經傳錄云晉時祭酒王浮作)

  魔化比丘經一卷(支謙錄內有甜心寶貝包養網此經名恐偽竊真名且兩存其目)
包養
  善信神咒經一卷(羅什錄內有善信摩訶神咒經二卷項目相濫真偽未分且兩存其目)

  五濁經一卷(又有小五濁經應此經是)

  華鮮經中說罪福經一卷(亦直云華鮮經)

  五龍悔過經一卷(一名五龍悔過護法經一名空慧悔過經)

  戒具三昧道門經一卷。

  最妙勝定經一卷天竺沙門經一卷救護身命濟人病苦厄經一卷(亦直云救護身命經亦云護身經)

  右此經更有一本。題云年夜佛頂陀羅尼經。初云婆羅門三躲流支譯。加咒一首余文年夜同(撰錄者曰經題流支未詳何者若其流支再譯經語與舊全殊今乃咒異余同未能令人除惑推尋無據不成妄編故依舊錄列之于此)

  年夜那羅經一卷慧明正行經一卷天皇梵摩經一卷安墓經一卷安家蒙一卷安宅經一卷(正錄中安宅神咒經與此異)

  天公經一卷度存亡海神船經一卷救蟻沙彌經一卷(謹按雜寶躲經第四卷有沙彌救蟻事如與彼同即非是偽此既未睹且復存之)  南方禮佛咒經一卷敬福經一卷(具題云如來在金棺囑累清凈莊嚴敬福經)

  阿羅訶條國王經一卷五百梵志經一卷(一名亦有亦無經)

  修行便利經一卷偈令經一卷度世不逝世經一卷齋法清凈經一卷無為法道經一卷咒媚經一卷正齋經一卷(安世高譯中有正齋經竺法護錄中亦有恐濫竊真名故亦存其目)

  尸陀林經一卷招靈魂經一卷(亦云招魂經周錄云招魄經)  法社經一卷(法錄云披尋古錄更應別有法社軌制但未見此經無假具顯)  右此單卷法社經曾見三本。說處雖同文辭全異。尋其義理并是天然(一本三紙名為法社罪福報應經一本兩紙一本一紙余少許)

  太子贊經一卷比丘法躲見地獄變經一卷國民求愿經一卷閻羅王東太山經一卷七寶經一卷字論經一卷救護眾生惡疾經一卷(亦云救疾經)

  五果譬喻經一卷狐兒孤女經一卷庶人王并百姓受五戒正信除邪經一卷遺教法令三昧經二卷。

  右按長房等代錄及掉譯錄俱有此經。既并無本詮定寔難。且各存其目(撰錄者曰此經余雖不睹全本見第一章所引者多是天然)  二百五十戒經一卷(法經錄云諸錄并云有六七種異先所出故進疑)

  毗跋律一卷(法經錄云此律乃南齊永來歲沙門法式于揚州作以濫律名及錄注譯故附偽)

  右按梁僧佑錄隋費長房錄唐道宣錄等。

  并云齊武帝時沙門 TC: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